5月22日,由北京林業大學牽頭承擔的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應急揭榜掛帥項目“野生動植物和古樹名木鑒定技術及系統研發”實施方案論證會議在京召開。北京林業大學校長安黎哲、副校長張志強,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趙春江,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科學技術司一級巡視員李世東、野生動植物保護司二級巡視員肖紅、生態保護修復司二級巡視員潘兵等領導出席會議。
校長安黎哲在致辭中強調,北京林業大學作為全國最高綠色學府,始終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立校之本、發展之基。近年來,北京林業大學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林草、生態等傳統優勢學科的交叉學科建設,構建了多支強有力的林草信息化、智慧化創新人才團隊,在林草智能信息處理、綠色智慧黃河研究等領域開展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標志性成果,有效支撐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學校一流學科建設。“野生動植物和古樹名木鑒定技術及系統研發”項目,旨在突破野生動植物物種智能識別、古樹名木樹齡精準鑒定的技術瓶頸,提升一線林草工作人員和野保執法人員準確鑒別野生動植物和古樹名木物種及其保護等級能力。校長安黎哲要求,項目組要攻堅技術瓶頸,高質量完成各項研究任務,實現高效、精準、權威和普適的野生動植物物種鑒別和古樹名木樹齡鑒定,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北林戰略科技力量。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科技司一級巡視員李世東強調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信息化的重要性,指出:項目組要對標揭榜軍令狀完善項目實施方案,要聚焦國家需求凝煉重大標志性成果,要凝聚各方優勢努力集成創新,要完善項目機制優化項目管理,利用信息技術突破野生動植物和古樹名木識別鑒定卡脖子難題,最后對項目實施提出了意見建議。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二級巡視員肖紅和生態保護修復司二級巡視員潘兵聽取了項目團隊的實施方案,分別從業務角度對野生動物識別和古樹名木鑒定提出了指導意見。
會議聽取了項目負責人北京林業大學許福教授和五個課題負責人(北京林業大學張東教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楊俊波研究員、云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孟廣濤研究員、北京林業大學陳飛翔教授、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張立波副研究員)對項目任務、技術指標、總體實施方案、預期成果等方面的詳細匯報。
項目實施方案論證專家組由項目跟蹤專家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趙春江院士、北京師范大學劉全儒教授;指導專家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王小兵主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金效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車靜研究員、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林平副院長、卡爾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高級技術專家曹春杰、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智能科技研究院徐珞院長、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武延軍副所長;財務專家北京林業大學計劃財務處高級會計師鄧建華處長組成,趙春江院士擔任專家組組長。專家組認真聽取了項目及課題實施方案的匯報,并針對項目及課題核心技術問題和實施過程中協調推進、節點把控、考核指標以及經費使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項目實施方案論證會由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張志強、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趙春江、北京林業大學張守紅處長共同主持,項目首席負責人許福教授、課題負責人、子課題負責人以及項目骨干成員共計80余人參加會議。北京林業大學j9九游會官網韓秋波書記、陳志泊院長、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徐基良院長等領導也參加了本次會議。
據悉,“野生動植物和古樹名木鑒定技術及系統研發”項目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應急揭榜掛帥項目,共設5個課題,由北京林業大學牽頭,聯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草調查規劃院、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云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東北林業大學、北京農學院、視覺(中國)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等10家單位共同承擔。項目擬為珍稀動植物保護和古樹名木樹齡鑒定提供基礎數據和平臺支撐,顯著提升野生動植物和古樹名木的識別效率和鑒別精度,支撐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管理工作。
作者:張海燕、牟超
審稿:許福、張守紅